革命是以暴力或武力为标志的社会改造运动,它所改变的决不仅是宪法而是整个法律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美国的附带审查提请主体为普通诉讼当事人,而当事人之诉本身就是权利之诉。
作为合理商谈的参与者,法律同伴必须有可能考察一有争议规范是否得到、或有无可能得到所有可能相关者的同意。[32] 林彦:《法规审查制度运行的双重悖论》,《中外法学》2018年第4期,第942页。而目前的建议审查程序还存在太多的模糊性,比如,审查决定自何时生效?产生一般效力还是个案效力?如果建议人在提出审查建议的同时还在寻求诉讼救济,法工委所反馈的审查结果对法院是否产生影响或拘束力?法工委的审查结果是否可能与法院认定相矛盾?如果建议人提出审查建议后,法工委未能履行《立法法》第101条规定的反馈义务,建议人是否可以要求反馈甚至向法院或人大自身寻求不作为救济?诸如此类的法律细节问题在当前的建议审查机制中均没有得到应有考虑。[2]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人民并不仅仅体现为《宪法》第2条第1款意义上作为一切国家权力所有者的人民,更体现为宪法第二章意义上作为基本权利和义务主体的公民个体。[49] 胡锦光:《论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意义》,《政法论丛》2018年第3期,第6页。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特定对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公民反复提出审查建议甚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或联合社会团体提出审查建议的情况。[46]审查提请人与审查机关的民主互动表现为实体和程序两方面。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宪法如果得不到全面有效实施,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就得不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一句空话。基于这样的独特优势和高度自信,我们应当以强大的精神伟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宪法全面有效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行法治还是搞人治,领导干部是关键。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不仅是对宪法实施的要求,而且是对宪法实施要全面和有效的要求。公权力机关应当有严格遵守宪法法律的高度自律,切实做到依法行权。
有赖于配套制度的齐备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厉行法治,实际上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国民宪法权利的实现,不仅需要公权力机关践行宪法义务,而且需要国民自身有维护宪法权利的高度自立。
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有赖于宪法本身的可实施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如果得不到全面有效实施,国家就会失约于民、失信于民、失尊于民,就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力。行大道应气贯如虹,为社稷当只争朝夕。
宪法如果得不到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本身就会成为不明之灯、不燃之火,失去生命力,其功能也将萎缩或丧失。只有内心认同,才能以法治思维看待和谋划问题。另外,应当明确合宪和违宪的标准与界限,建立科学合理的宪法评价机制,使宪法监督机构在捍卫宪法时有所根据。六、全体国民应有维护宪法权利的高度自立。我认为建设好这项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努力提升八个高度: 一、举国上下应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自信。只有外化于行,才能将法治的要求予以落实。
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机遇,但不会预留无限的时间。有赖于宪法规定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法治作为一种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治国理政模式,需要领导干部内心认同并外化于行。有赖于违宪行为的可追责性。
有赖于宪法文本的可适用性。只有宪法监督机构切实肩负起捍卫宪法的职责,才能为宪法全面有效实施提供最牢靠的保障。
八、有关各方应使有利于宪法全面有效实施的条件高度自足。同时也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是全党的意志所在,是人民的关切所在,是国家的前途所在,是民族的未来所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宪法实施有其所需的条件,宪法全面有效实施对配套条件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自信来自于在长期奋斗中党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并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有赖于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性。
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之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早日实现这项正义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四、立法机关应有提高规则供给质量的高度自觉。
五、公权力机关应有严格遵守宪法法律的高度自律。宪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控制公权力。所以,立法机关应当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落实。二、我们党应有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高度自励。
为此,要坚持和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努力实现三个善于,即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提出明确要求和全面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宪法如果得不到全面有效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就得不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将大打折扣。
有赖于法律体系的完善性基于这样的独特优势和高度自信,我们应当以强大的精神伟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